- 发布日期:2025-01-25 21:48 点击次数:111
本文转自:芜湖日报
史蕊
这周我市各中小学都在忙着期末考,考试结束后,总是“几家欢喜几家愁”。在考试成绩这件事上,家长们的反应不一,是鼓励还是批评?是微笑拥抱还是严厉斥责?成绩是成长的足迹,不管分数如何,不能冲散了亲情的温暖,我们要做个不扫兴的家长。
家长过度反应的阴霾与危害
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,一些家长的情绪便如火山般爆发,诸如“你怎么这么不争气”“你看看人家,再看看你自己”等话语,如同锋利的刀刃,无情地割裂着孩子脆弱的自尊。而当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时,部分家长虽然表面上给予表扬,但内心却隐藏着深深的担忧与不安。他们害怕这只是短暂的“辉煌”,害怕孩子在未来无法持续这样的表现。
家长的一些“扫兴”言论,或许源自于对孩子未来的深切忧虑,或许是对自己未竟梦想的寄托与期待。然而,这些负面情绪如同毒药,悄然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,让他们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,甚至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深深的怀疑。这种长期的自我否定与压抑,极易引发孩子的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,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。
能力培养比学习成绩更重要
成绩是孩子能力的一种体现,但绝非是衡量其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。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探索自我、发展兴趣爱好、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同时,还要引导他们关注生活、热爱自然、珍惜亲情与友情。通过引导孩子参与家务劳动、社会实践活动等,让他们学会在平凡中发现美好、在挫折中学会坚强。
例如,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户外郊游、参观博物馆、参加志愿者活动等,让他们接触不同的文化和人群,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经历。同时,家长还要与孩子一起分享生活的点滴和感悟,让他们学会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人和事。通过这些活动和实践,孩子可以更加热爱生活、珍惜时光、积极向上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。
良好的家庭环境助力孩子成长
期末考成绩不应该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或亲子关系的绊脚石,而应该成为亲子沟通的契机和桥梁。家长应该以积极、理性的态度面对孩子的成绩和成长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,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。同时,还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健康和全面发展,为他们营造一个富足、美好的精神家园。
家长可以这样做:
(一)管理好自己的情绪
家长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。当孩子的成绩不符合自己的期望时,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,避免情绪失控对孩子造成伤害。家长可以通过深呼吸、冥想等方式来平复自己的情绪,让自己保持冷静和客观。在与孩子沟通时,家长也要保持平和的心态,用温和的语气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期望,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关爱和支持。
(二)实施挫折教育
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挫折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。它可以帮助孩子学会面对失败和挫折,从中汲取教训和经验,提高自己的抗挫能力和适应能力。要让孩子明白,失败并不可怕,它是成长的一部分。通过挫折教育,孩子可以更加珍惜每一次成功的机会,培养坚韧品质,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目标。
(三)关注情绪健康
良好的情绪价值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。家长要给予孩子正向的反馈和鼓励,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。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,当孩子出现焦虑、抑郁等情绪问题时,家长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,理解他们的感受,并给予他们积极的建议和支持。
(四)与孩子共同成长
家长要与孩子共同成长,成为他们的榜样和引路人。在面对困难挫折、学习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时,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影响孩子,让他们学会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。同时,家长还要持续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,以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学习和生活。
例如,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、阅读书籍、参加文化活动等,共同探索知识的海洋。在这个过程中,家长不仅可以与孩子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和互动,还可以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。同时,家长还要以身作则地展现积极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,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。